编者按:7月14日至24日,学校组织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分两批在成都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举行“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2024年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员论坛上,18名学员代表结合培训期间的所学所思所悟,围绕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立足岗位实际和主责主业,谈体会、提举措、表决心,交流发言感悟真切,认识深刻,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现将他们的发言集中刊发,以期对学校广大领导干部有所启发。
商学院党委书记白凌婷:学以致用话改革 实干笃行勇担当
经过为期六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培训学习,大家一致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在“学习总结”中勤于思考,确保培训收获有“分量”
本次培训组织精心、安排细心、课程用心,圆满达成预期目标。一是活动组织秩序井然、学风严实。学校高度重视,邓军书记、王敦球校长率在家校领导出席,对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对大家寄予殷切期望。广东工业大学安排周密细致,邱学青校长、陈良友副书记、余林副校长、鲁仁全副校长等校领导亲自授课,杜承铭副校长高规格主持结业仪式,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专家倾囊相授,继续教育学院全方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贴心的保障。各位学员严守学风学纪,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二是培训安排丰富全面、针对性强。内容上涵盖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事改革、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形式上既有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又有实地参观、座谈交流,以及精彩的气排球比赛。大家带着问题学、联系工作思、结合实际悟,努力做到充分思考、深入交流。三是授课老师准备充分、经验丰富。每个课堂都有着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每次讲解都贴近实际、精深精到,每场交流都沟通充分、气氛活跃,让我们连续六天一直沉浸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深度融合的知识盛宴,深切感受到了培训分量十分充足。
二、在“充电蓄能”中学以致用,做到改革创新有“胆量”
本次培训既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锻炼。一是理论学习得到了加强,思想根基更加牢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穿学习培训全过程,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增强理论武装的政治自觉。二是履职本领得到了提高,创新意识更加主动。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有组织科研、深化人事改革,人才培养的思考、学位点建设、文化建设的探索以及工大创谷的实践……为推动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进一步帮助我们克服“本领恐慌”,增强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是发展视野得到了拓展,任务目标更加明确。“1+2+3”攀撑计划、融合发展广工模式、“捕鱼式”引才、文体“两开花”的实践探索、东深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在惊叹敬佩广工发展的速度力度深度的同时,也坚定了全面对标找差距、精准发力补短板的信心和决心。
三、在“实干笃行”中展现担当,力争事业发展有“质量”
我们要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一要全力做好凝聚共识的加法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三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十个坚定不移,实现十个更大”,奋力将目标愿景变为生动现实图景、推动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实现新突破。二要全力做好排除干扰的减法题。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以点带面寻求改革的新突破,尽早尽快科学谋划和精准部署,切实做到解痛点、攻难点、通堵点,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提质增效。三要全力做好深化改革的乘法题。坚持向东看向东学向东靠向东融,从广工的发展经验中汲取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力量,活学活用、因校制宜,将学习成效转化为锚定目标、攻坚克难、解放思想、担当实干的具体实践,撬动学校发展新支点。四要全力做好转变作风的除法题。着力祛除慵、懒、散、慢等现象,淬炼担当实干的过硬作风,努力做到高处着眼抓认识、实处着力抓重点、小处着手抓关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见效。
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收获是无限的!让我们珍惜这次思想上的“补钙”、业务上的“充电”、工作上的“加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积极有为、善作善为,奋力谱写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桂工篇章!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孙巍:学以致知 思以明理 践以行远 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开展“走在前 勇争先 善作为”履职能力专题培训,恰逢其时,正当其地。我们一致认为,为期六天的学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的气息,也感受到了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的氛围,也一直在思考全面深化改革之路上教育何为?桂工何为?我们何为?
一、学以致知,启智前行,我们更加明确了方向
一是“小逻辑”服从“大逻辑”。广东工业大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改革所需,战略性规划和发展产业,用实践证明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拓展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让自身发展的“小逻辑”与国家、区域发展的“大逻辑”同频共振。这告诉我们,高校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局中有所定位、有所聚焦、有所贡献,方能回答好“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二是从“自由生长、单兵作战”向“定向培育、兵团作战”转变。广东工业大学持续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科研上不靠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出击,不循同质,力创新质,取得了一年胜一年的显性成果。事实证明,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融合多学科、多领域以及创新链、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研发与资助主体,打造多层次的有组织科研体系。三是全方位推动从“大学管理”到“大学治理”。广东工业大学聚焦创新型,围绕立德树人机制、学科分层分类建设、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治理创新,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启示我们,要完善“以人为本、权责一致、多方共治、管理科学”的新型治理框架,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思以明理,辩向笃行,我们更加明晰了差距
面对高等教育一日千里的竞争态势,面对兄弟高校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从此次学习中找准短板差距、扭住问题关键、汲取先进经验。一是地方高校如何在“百舸争流”中创新发展,在“顶天立地”中塑造自己的特色“风骨”。广工做到了,桂工如何办?二是高校如何用好“加减乘除”,协调统筹“责、权、利”,通过现代化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工做到了,桂工如何办?三是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推动事业“提质增级”,必须有会为善为的“干将”“强将”。广工做到了,桂工如何办?
三、践以行远,实干兴校,我们更加坚定了步伐
一是把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使命驱动下,高校不能“默默无闻”“无所作为”。我们桂工5个学科相继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西高校前列。我们应该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服务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作为研究生培养部门,要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让青年学子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中实现人生梦想。二是把以“制”促“治”作为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学校第三届党委第八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10个方面49项重点计划和目标任务,做到“十个坚定不移,实现十个更大”,这就需要强化问题导向,明确发展重点,做好制度设计,发挥好政策指挥棒作用,更为关键的是推进落实。作为党委职能部门,既要当指挥员,更要当战斗员,形成干工作“向我看,跟我干”的良好风气。三是把持续学习作为自身能力建设的必修技能。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校党委把我们安排在某个岗位上,我们要有开辟一方新天地,创出一番新成就的“雄心壮志”。“守”在当前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克服“本领恐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锻造自己的硬核力量。
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思维和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也续航了继续深耕本职岗位改革前行干事创业的动力,为谱写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桂工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晓兰:蓄势聚能谋突破 奋楫笃行勇争先
一、用深学细悟赋能前进方向
为期6天的时间里,在学校党委的高位谋划和广东工业大学的精心组织下,在专家教授的倾囊相授和各部门的经验分享中,我们获益匪浅、深受启发,理论知识得到丰富,思想认识得到洗礼,格局视野得到拓展,能力素质得到提升。一是“一堆干货”。此次培训的授课教师既有造诣丰富的知名教授,也有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培训内容涵盖9场“理论盛宴”,2次现场教学,以及与广东工业大学各部门、各学院的交流互学。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在聆听讲座、交流研讨、互动分享、思考感悟中,不断寻求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二是“一份温暖”。暑期刚至,学校党委便快马加鞭地组织这次培训,给大家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工作上“加油”,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广东工业大学在教学组织、课程安排、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对培训班给予周到细致的安排,让我们不仅学有所获、满载而归,而且住得舒心、行得安心。大家珍惜机会,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在互学中增进友谊,在感悟中共同提高。三是“一次反思”。培训中,专家领导们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分享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大学治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用砥砺奋进书写新的篇章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参加培训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我们要把学习成果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攻坚克难上见真章,在担当作为中求实效,进一步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学科建设。我们将围绕“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三大任务,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主动回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地质、环境、材料、土木、测绘等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凝炼出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学科方向。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教师是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将持续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培训交流、强化团队建设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成长机会,搭建发展平台。同时,要注重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尽展其才、人生出彩。三是夯实科研支撑。我们将进一步针对重大战略问题、前沿问题、现实急迫问题等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推动科教产教融合,多元整合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校友、国际力量等各类优质资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四是深化教学改革。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
68年来,一代代桂工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今天,学校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传承“桂工精神”,坚定必胜信心。下一阶段,我将切实把学校党委行政各项工作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在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小波:善谋善为 善作善成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广东工业大学的精心组织,让我们在开放包容、美丽繁荣的羊城进行了6天心无旁骛地学习。
一、直观感受
这几天的学习给我最直观的感觉主要是三“真”三“有力”。一是“真学习”。培训的课程安排主题鲜明、覆盖广泛,形式上既有理论教育,又有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真正地学习到了广工的理念、经验和做法,有力地拓展了“走在前”的眼界。二是“真实在”。广工用实实在在的“兄弟情谊”和实实在在的“倾囊相授”,实实在在地呈现了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广工实践,有力地启迪了“勇争先”的智慧。三是“真有用”。培训补强了我的业务知识,让我对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传承历史坚守底色改革创新,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有力地提升了“善作为”的能力。
二、学习收获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广工在党建双创和事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就地学院而言,这个“根”“魂”要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道”与“术”落到实处,通过党群这种“血”与“肉”的关系落在日常,使党的领导既体现在把方向、管大局、谋发展的全局大事上,又体现在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服务工作上。二是传承历史守正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工几十年来厚植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为学校办学沉淀的红色基因,这在对广工精神的凝练和东深精神的弘扬中可见一斑。同时又始终坚持扎根广东,不改工科底色,在传承中守正创新,融入时代变迁,实现跨越发展。今年3月,邓军书记在学院检查指导工作时指示我们要强化历史思维,认真总结学院几十年的办学成就和发展经验,坚定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就地学院而言,我们既要善于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又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守好地学底色,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三是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广工办学定位准确,理念科学,就是锚定一流、建功湾区、与产业深度融合,坚持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科学谋划的“1+2+3”攀撑计划令人印象深刻。学校党委三届八次全会吹响了推动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实现新突破的号角,就地学院而言,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广西高质量发展,瞄准自然资源行业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好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找准发展定位、高位谋划、精准施策。
三、工作思考
一是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以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抓手,突出政治建设,加强班子建设,发挥两个全国样板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发挥作用,构建完善“1219”地学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着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广西,对接产业行业,落实学校党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好学院办学历史经验,把准“时”与“势”。深入实施“强院兴校”战略,增强发展源动力,以地质学博士点建设申报为切入点,全力做优专业特色、做强发展内涵、做响学院品牌,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着力提升人才工作实效,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外引内培”,实施梯队培养,探索团队建设新模式,完善绩效分配办法,加强教师关心关怀工作,优化总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
培训虽将结束,但学习永不止步。下一步,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勇担使命、敢闯敢创,奋发有为,与学院师生一道,努力在推动学校“由大到强”“全面图强”的新征程中展现地球科学学院更大的担当作为。
(一审:李娟;二审:梁祖福;三审:雷绍湖)